我们常说:“曾经的我你爱理不理,如今的我你高攀不起。”这原本是形容那些见利忘义、非常功利的势利眼,但这句话用到股市,在一定时候也非常贴切。就如近期因为业绩暴涨、股价也随之拉升的牧原股份,当初的“猪王”业绩高光、股价高涨时,股民和投资者趋之若鹜,而后遭遇行业周期性下跌,这家行业巨头也一度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可是,打脸来得就是这么快,当很多人还无法预知猪肉行情究竟什么时候会反弹时,市场第一时间给出了答案,与此相关的企业都得到了积极的反馈,其中素有“猪王”之称的牧原股份,当然是首当其冲,一马当先。
早在国庆后,牧原股份就发布了前三季度业绩预告,三个季度营收953.5亿元,同比增长18.13%;预计盈利100-110亿元,同比增长642.79%-697.07%;尤其是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达90亿-100亿元,同比增长860.63%-967.36%。
换句话说,除去上一年的亏损不说,即使是今年上半年,也只是刚好扭亏为盈而已,而真正的业绩爆发,却是在第三季度。用普通消费者的理解是:难怪它业绩如此炸裂,原来是猪肉涨价这么猛;但用市场的说法,则是“猪王”的生猪出栏量、生猪销售均价比去年同期上升,养殖成本也比去年同期下降。
不盈利,于是想方设法降低成本;赚钱少,就从开源节流的地方入手,尽可能的缩减成本增效,这可能就是众多企业必须面对的共同问题。哪怕是养猪行业,无法穿越行业特定的周期性,但也不是被动的“靠天吃饭”,心安理得的接受行业周期性的起伏,在低估时逆来顺受,在高峰时得意忘形,毕竟,没有哪门生意是只需要“躺赚”,就能坐等客户上门,然后笑着数钱数到手抽筋的。牧原股份的起起落落,无疑就是市场周期性最好的说明。
超越4年前的最高纪录,需要真正的实力
4年前的2020年,当许多行业遭遇全球新冠病毒的侵袭,几乎整个市场都处于一片哀嚎中,牧原股份却交出历史以来的最好业绩报告,当年第三季度利润突破100亿元,4个半月股价累计涨幅超过139.92%,市值突破3000亿元,不到半年就增长超过1000亿元,仅一个单交易日股价涨幅就有9.31%,妥妥的“猪王”表现。
回想那时候的股民和消费者都把当时的市场叫做“穷得吃不起肉”,一个季度创造的利润令整个A股都为此感到震惊。可惜这样的高光也只是短暂的是“灵光一现”,此后的大部分时间,不是徘徊在起起伏伏的周而复始中,就是在上升和下降中循环,让消费者再一次喊出了“穷得只能吃肉”的另一种说法,足以说明此后的猪肉价格有多低,而牧原股份和许多靠畜牧、猪肉生意的企业被市场教训得有多惨。
前后4年的周期,一个最高点,用了4年的反复,总算再次迎来反弹,虽然没有凤凰涅槃的淬炼,但也足够畜牧行业“喝一壶”的了。只不过,能在4年后依然屹立不倒,并且重新突破历史新高的,需要的是真正的实力,而牧原股份最核心的盈利能力,自然是严格的成本控制力,通过对每头猪的成本控制,一公斤产生4.95元的利润,如此累计,在第三季度销售1775.6万头的生猪中,达到惊人的量变,得出一个冲破历史新纪录的盈利数据。
大赚100亿之后,无法逃出周期性魔咒的“猪生意”
有些行业可能会是普通人觉得不赚钱的生意,因为在平时看来几乎都是冷门,但这种生意有可能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而相对于冷门的行业,牧原股份和所有靠贩卖猪肉来赚钱的企业一样,都是普通居民离不开的生活必需。这个短则2年、长则4年的周期性行业,在低谷时把所有养猪行业折磨得在生死边缘徘徊,又在高峰时让整个行业赚得盆满钵满,也因此折射出有些企业想逆周期扩张、却又被反噬的另一面。
牧原股份顶着“猪王”的名头,作为行业龙头企业,自然深知其中深浅,能在第三季度创造出同比大涨860.6%-967%的净利润增长幅度,其实不仅是因为本身做足了内功,也是刚好遇上了行业价格最高的巅峰时期,算是抓住了机遇,“很赚一笔”。而且更为乐观的是,第三季度猪肉价格突上涨,还会持续到明年初,一年中最应该珍惜的旺季已经来临,拥有1亿头猪产能的龙头企业,一旦销售逼近7000万头的数据,由此产生的利润也会更加惊人。
按照以往的利润表现,平均一头猪赚196元左右,但第三季度该数据直接飙升到507元以上,如此恐怖的数据,哪怕无法冲破行业周期性魔咒,只要抓住时机,立于不败之地,牧原股份就能一直保持可观的盈利。何况,除了生猪,还有其他业务,足够它应付一切开销,这样稳赚不赔的生意,又有谁会不羡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