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催生的万亿睡眠经济,麒盛科技会不会是又一个行业黑马?

失眠催生的万亿睡眠经济,麒盛科技会不会是又一个行业黑马? 有一句老话叫做“存在即合理”,哪里有需要的人,哪里就会有相应的市场。比如有人需要外卖,就有中国超过9000万人的送外卖人群;有人宅在家里不出门,就有各种“宅经济”形成的产业。而在2023年的睡眠研究报告中,14亿中国人人均睡眠时间为7.4小时,近半数人每晚睡眠不足8小时,因为很多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时间却在缩短,19-35岁人群的失眠率高达30%,睡眠成了困扰年轻人最大的问题。 正因为“睡个好觉”成了很多人的心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睡眠质量买单,于是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供需产业链的行业,各类“睡眠神器”开始层出不穷,睡眠经济也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预计到2030年中国睡眠经济整体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但在众多的睡眠经济产业中,谁才是最具潜力的成长的企业呢?
失眠催生的万亿睡眠经济,麒盛科技会不会是又一个行业黑马? 前有“让天下人睡好”的睡宝床垫,后有“把好的睡眠带回家”的慕思床垫,但睡眠好不好,可能与那些动辄就是售价高达上万元的床垫没有太大关系。于是,一种崭新的睡眠仪横空出世,目的也是让失眠的人都能睡好,但这种新型的睡眠仪真的有用吗?会不会又是像那些高级床垫一样,不是智商税,就是最后演变成一个奢侈品一样的摆设? 所谓“健康无小事”,不止是生产重症疾病药物、治疗仪器的相关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潜力巨大的成长性,睡眠经济细分到助睡的睡眠仪,也在这几年迎来高速发展的峰值期。2023年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726.5亿元,同比增长2.9%,而个人护理、保健、按摩器材市场销售额达到667.3亿元,同比增长6.2%。健康科技产品需求旺盛,而且上升速度也非常值得看好。尤其细分到睡眠仪领域,市场销售达3.9亿元,产品大多来自新兴品牌,在巨头品牌尚未形成之前,这个赛道充满许多可塑性的企业,把握住机会,就有破圈和一枝独秀的成长潜力。
失眠催生的万亿睡眠经济,麒盛科技会不会是又一个行业黑马? 以往的睡眠经济可能会围绕喷助眠喷雾、点香薰蜡烛、吃褪黑素软糖、喝助眠牛奶、戴蒸汽眼罩等方式,包括那些价格不菲的高级床垫,都是形成睡眠经济的细分领域。但随着普通人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医疗器械和个人护理市场逐渐出现异军突起的态势,2023年该赛道市场规模达到726.5亿元,接近千亿市场的高速增长,反映了消费者对健康保养的高度重视。
失眠催生的万亿睡眠经济,麒盛科技会不会是又一个行业黑马? 但是,作为新兴的个人护理产品,睡眠仪在2023年的市场规模不过3.9亿元,一边是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一边是价格400元-1000元的主流产品,映射出消费者对睡眠仪产品的需求多样化,而且更追求性价比,对高端产品有个性化趋向,一些智能的睡眠仪开始受到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这些产品大多集中在通过智能芯片、物理技术、USB充电等创新功能上,既能满足人们对睡眠质量提升的需求,又需要具备方便、易携带、实用的特点。 目前关于睡眠仪的讨论已经达到了2.7万条,环比增长27.1%,除了活跃在网络平台的年轻群体,老年群体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他们和其他失眠者一起构成了全球14的失眠群体,形成共计8.6亿人的失眠人群,这也是成年人高达38.2%的失眠率来源。而且这一数据还有上升的趋势,正在逐年提升。
失眠催生的万亿睡眠经济,麒盛科技会不会是又一个行业黑马? 过去的2016年-2022年,中国睡眠经济整体市场规模从2616.3亿元增长至4562.1亿元,随着睡眠产品市场渗透率的提高,产品类型也越来越丰富,按照这几年的增长速率,2027年可达6586.8亿元,到2030年将突破万亿元。 然而,新的问题是,在中国超过3000家的睡眠经济企业中,又细分出助眠床品、香薰产品、催眠应用程序、药物保健产品等多个领域,从制造商、零售商到健康服务供应商,企业和投资者都看到了巨大的商机和市场潜力,但谁才是最具潜力、值得看好的龙头企业呢?
失眠催生的万亿睡眠经济,麒盛科技会不会是又一个行业黑马? 作为目前在A股的上市公司中,主要产品集中在智能电动床和床垫的麒盛科技,有望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可穿戴技术等新科技的助推下,在睡眠数字疗法的概念上取得新的突破,围绕耳塞眼罩、药物治疗和电子助眠等睡眠产品,形成一套以数字疗法为切入点的睡眠仪,为睡眠障碍者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但身负“智能电动床第一股”光环,市值目前为96.68亿元的麒盛科技,除了近几年的业绩稳定、市场发展稳步,未来在产品、渠道、智能制造三方面是否能展现出较为明显的优势,会不会是又一个行业黑马?仍然有待观察。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远视互动

(0)
远视财商远视财商
上一篇 2024-06-30 上午12:00
下一篇 2024-07-10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 丰田才是最被低估的车企,全球利润之王实至名归

    新能源崛起以来,以比亚迪、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可谓是出尽风头,倍受瞩目。然而,在比亚迪领跑诸多中国车企的同时,有一项数据看了却让人哭笑不得:所有中国汽车企业中,上汽规模最大,销量最高、利润最高、盈利能力最强;比亚迪净利润达到300亿,但同时也是亏损最多的车企;至于其他的所谓新能源造车势力,恐怕都是“赔本赚吆喝”,每卖出一辆车都在亏损,它们为什么这么亏钱还在拼命生产,那就需要去探讨这背后的玄机。 因此,看似热闹非凡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是不是闹剧还不好说,但在全球范围内,说中国车企已经“独孤求败”,这无疑是无脑吹的言论。毕竟,比起全球排名靠前的国际车企,中国车企可以说完全“不够看”,就像这几年一直被中国的自媒体唱衰的丰田汽车。而丰田汽车有多厉害,盈利能力有多强,看完之后,许多人恐怕都要沉默良久,然后默默转身继续去搬砖。 不仅全球销量连续5年居世界之首,10年稳居全球车企“利润之王”,而且利润是中国所有车企的总和的一倍多,还在规模和实力上遥遥领先,不断追求创新和品质提升,确保每一辆成型车的精益求精,管理模式和制造经营也值得众多同行借鉴,多年来始终领跑,必然有它独到之处。 丰田的崛起和成功之路:小排量 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内卷到什么程度,如果不是资深的从业者和内行人士,也许无法体会其中的困局。但让全世界都颇为不解的是,当初在战后迅速崛起,并获得成功,一举挤掉福特,而成为全球销量第一高的丰田,居然没有在新能源领域有所作为,这实在是一个让人费解的谜题。难道丰田已经赚够了足够的利润,开始不思进取,安心躺平吗? 答案当然不是,丰田当初利用石油危机,以小排量、轻量化崛起的日系车代表,凭借便宜、省油的优势,成功进入美国市场,开始风靡全球,逐步成为全球汽车的领导者,丰田的成功,不仅是小排量,还因为本身一直倡导并奉行的减少浪费。每一个研究过丰田模式、见识过丰田生产车间的人都会发现,提高生产效率…

    2024-10-16
    22
  • 口子窖增长乏力,省内竞争失利,徽酒头部目标遥不可及

    中国白酒市场已进入“消费理性+价格理性”的双理性时代。消费者在购买白酒时更加注重产品的性价比,而不再是单纯追求高端和昂贵的产品。这一趋势导致白酒市场的消费增长动力减弱,市场进入转型期。 2024年6月17日,中国白酒行业的市场情况呈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特点。根据最新的数据,白酒行业上市企业总数为20家,总市值达到3.51万亿元,虽然同比减少了17.36%,但在整个A股市场中,白酒行业的市值占比仍然稳固,为4.38%,仅同比减少0.41%。 在如此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徽酒口子窖一度把目标瞄向安徽省白酒哪个行业的头把交椅。在安徽省内,古井贡酒、迎驾贡酒、口子窖和金种子酒被称为“徽酒四朵金花”,它们在白酒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近年来的市场表现显示,口子窖在这场竞争中逐渐处于下风。 市场竞争加剧与业绩增长不及预期 口子窖在2022年被迎驾贡酒反超后,至今未能重回“榜眼”的位置。今年上半年,口子窖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在“徽酒四朵金花”中是最慢的,白酒销售增速也未能跟上其他三家酒企的步伐。为了刺激经销商的拿货积极性,口子窖放宽了打款政策,这导致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大幅攀升,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骤降。这一策略虽然短期内可能有助于提升经销商的积极性,但长期来看可能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造成压力。 从整体市场环境来看根据东方财富网的数据,白酒行业的总市值为3.740万亿元。A股市场白酒行业的整体表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疲软。具体来看,舍得酒业的股价逼近跌停,酒鬼酒的跌幅超过了8%,山西汾酒、水井坊、口子窖的跌幅也都超过了4%。这种市场表现可能与宏观经济环境、消费需求变化以及行业竞争加剧有关。白酒消费场景受到限制,商务需求下滑,同时高端白酒市场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这对企业的产品力和品牌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口子窖而言,最新的市场表现显示,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1.66亿元,同比…

    2024-10-12
    28
  • 每天卖1亿的海尔智家,才是实业的扛把子

    从中国第一到全球第一,有的企业用了很长时间。可问题是,即便是一些所谓的“百年老字号”,它们的业绩也未必就一定很好,更别说冲出中国,走向世界,享誉全球,成为中国企业真正的“国货担当”。而作为中国改革开放46年以来最典型的代表企业,国人都知道的海尔,却真正实现了从中国第一到世界第一,切实印证了那句“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海尔,这个响当当的名字,不止只有洗衣机、空调、冰箱,它更是互联网思维下捍卫实业的扛把子,也是中国制造业最坚定的守护者。2023年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销售第一,而且这已经是海尔第15次获此殊荣,创业40年,海尔成功问鼎中国第一,还坐上全球第一的位置,这个让国人为之骄傲的品牌,究竟做对了什么? 中国只有制造,没有研发? 海尔的发展经历,也就是一部中国现代改革开放史的缩影。在海尔身上,体现了中国工业踏实、勤奋、敢于突破、用于创新、不断求变的开拓精神,如果不是这样,恐怕谁也想不到,当初在青岛一家濒临倒闭的国营工厂,会因为它的领航者张瑞敏的大刀阔斧求变,将它的命运彻底改写,从而创造出让国人为之振奋的民族品牌。 然而,即便海尔早已世界知名,但在国外的一些人看来,中国的工业还是只有制造,没有研发,也缺少创新。对此,海尔坚决说:“No!”并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技术会超出所有人的预期,给世界一个意外,给国人一个惊喜。这个在13年前说中国只有制造,没有研发的论调,也在如今海尔登上全球顶峰后,被彻底击碎。 同样在德国经济所所公布的报告中显示,中国已经超越美国、德国和日本,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工业研究国家,而这个具有国际权威的结论,其中很大部分的因素,当然离不开海尔的卓越贡献。证据自然是在中国家电及消费博览会AWE2024的展出中,海尔是该届展会展出规模最大的企业。与展会被全球关注形成呼应的是,海尔在北美连续2年成为第一家电公司;在日本位居白家电市场销量第一;在欧洲则是连续8年成为当地市…

    2024-10-11
    38
  • 上市股价涨超300%,富特科技为什么不被看好?

    众所周知,上市有很高的门槛,需要经过前期专业团队很长时间的准备,并且得有足够公信力的推荐机构运营,最后才能通过层层审查,顺利完成IPO。而成功实现IPO最大的底气,莫过于行业不错的潜力、一定规模的市场影响力和品牌价值,说到底,能支撑一个企业顺利登陆股市的,其实是业绩和足够的产品销量。因为实体企业,靠的就是销量和用户的认可,不像那些概念股一样,玩的都是行业前景和所谓的“虚拟”假设。 但在股市这么多年,时常有为了“圈钱”而通过人为运作实现IPO的案例,原本业绩和财务都不算很好,但还是能顺利通过审核,最后成功IPO,这样的案例并不在少数。更为离奇的是,明明业绩和市场风评都不算差,上市也能拉动股价大幅上涨,但依然不被看好,这样的企业,恐怕才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怪象”。而就在月初顺利登陆创业板的富特科技,无疑就是这样的案例。 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重要的供应商,专注于汽车高压电源系统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厂商,产品涵盖车载充电机、DCDC变换器等关键组件,富特科技刚上市就获得股价超过300%的涨幅,按理说应该是倍受期待的一只潜力股,为何不被看好,这其中原因又是为何? 新能源带来的“双刃剑”效应 事实上,早在中国第一批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崛起,国内的汽车企业就已经敏锐的觉察到,燃油车时代可能进入倒计时,属于汽车电动化的时代已经是大势所趋。也正是在这样的风潮之下,几乎所有与新能源有关联的产业,都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其中以锂电为核心的供应链,一下子坐上了火箭一样的蹿升速度,大幅跃进。与锂电关联的宁德时代、比亚迪股价、市值翻倍,业绩暴涨,就连那些以锂矿为主业的下游供应链,也倍受看好,新能源进入爆破式发展阶段。 新能源造车浪潮汹涌,如此大势之下,以车载高压电源系统为主业的富特科技,自然是新能源汽车不可或缺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厂商,因为产销的持续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富特科技也随之进入了突如其来的…

    2024-10-10
    35
  • 都在说消费降级,“奢侈品”亚玛芬却卖爆了!

    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回顾这些年我们展望的美好未来,却被一次次的“飞来横祸”和意外击碎,结果在整个2024年,大家听得最多、说的最多的,可能是消费降级!为什么会出现消费降级一词?要知道持续3年的新冠疫情早已烟消云散,按道理,应该是经济复苏、市场反弹的好迹象,但如果仔细看我们身边的星巴克、蜜雪冰城,再到商场和拼多多,就会发现大家都在努力克制消费冲动,似乎都做好了“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准备。 然而,任何事情,总有例外和一反常态的另一面,比如经常挂在嘴边的费降级,可另外一边是黄金价格猛涨、一些服装“奢侈品”卖爆的热度高涨,和消费降级形成极大的矛盾论。这个诡异的现象,又是为什么呢? 仅以服装行业靠高价位、高品质著称的亚玛芬为例,这个被安踏收购的奢侈品服装品牌,在2024年消费极度不利的环境下,反而高歌猛进,顺利完成上市之后,市值和股价都大涨,而且业绩也一路狂飙,这又是什么逻辑? 出色的业绩来自“意外之喜” 刚刚在月初,亚玛芬体育在美国纳斯达克顺利完成IPO,开盘股价表现强劲,上市首日盘中上涨2.1%,最终报14.1美元股,股市春风得意。而在另一边,截至6月30日,该公司总收入21.77亿美元,同比上涨14.14%;归母净利润为140.0万美元,同比增长达101.79%。看似不太起眼的营收和净利润,却足以说明这个安踏旗下的品牌终于彻底摆脱了亏损的困境,成功扭亏为盈。而该品牌业绩和利润双升的原因,一方面是行业整体环境开始回暖;另外一方面则是整体毛利率增长到54.5%,营业利润也提高到10.5%-11.0%。最为离奇的一幕,业绩腾飞的原因则是消费者不按常理出牌的“反向”购买。 亚玛芬正式告别靠“烧钱”铺路的经营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中华区营收同比上涨54%至2.89亿美元,亚太地区同比增长45%至1.06亿美元,多项数据都要比其他地区出色得多。就以该公司旗下的主打品牌始祖鸟为例,技术…

    2024-10-10 公司
    38
  •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低调的奔驰才是汽车界的王者!

    中国有句古语叫“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道理和一百多年前的“睁眼看世界”大致相同,可时至今日,时代在进步,很多思想反而一直在开历史的倒车。 就如这几年一直在爆破式发展的汽车新能源,这原本是一个全球性百花齐放的行业,偏偏被国内一些所谓的“大神”、舆论鼓吹成中国企业一家独大、一枝独秀的大好形势,各种“宁王”、“迪王”层出不穷,似乎只有语言上的鼓吹、舆论上的造势,才能说明中国企业今非昔比,已经有足够的实力称霸全球。 放眼国内的各种媒介、网络宣传,看到的也是来自中国产的新能源汽车销量遥遥领先,似乎除此之外的其他品牌已经销声匿迹,就连像奔驰、宝马、丰田这些品牌,也被唱衰,好像它们都已经江河日下,被国内那些所谓的自媒体、直播钉上了衰败的标签。可事实真的如此?如果拿数据和事实来说话,恐怕所谓的“打脸”也会非常清脆,当真是看了奔驰的业绩和规划,很多人都沉默了! 奔驰之所以能成为奔驰,绝非靠“吹” 奔驰的渊源、品牌价值、产品矩阵,其实已经无需多说,自1886年至今138年,梅赛德斯奔驰的世界排名从未跌出前三,而且多年一直蝉联第一的王座。这绝非是哪个亲德的自媒体从业者靠“吹”得来的,而是实打实的靠实力赢得的影响力和品牌价值,更是德国制造业、汽车品牌严谨、精益求精的结果。远的不说,仅以2023年全年收入1532.18亿欧元的业绩,放眼全球,会发现没有几家汽车公司能与之匹敌;再把眼光退回到2022年,奔驰营收1577.82亿美元,看似同比下降0.3%,但看看在《财富榜》排名第9的上汽、第18位的比亚迪、第19位的吉利,会发现,这三家中国汽车企业的营收与奔驰相差很大,比亚迪和吉利不过是奔驰的13而已。 到了2024年,全球经济需求疲软,竞争加剧,中国汽车品牌好像出现了爆破式增长,排名靠前的新能源车都是销量翻倍、盈利大增,而与之相对应的传统汽车,以奔驰为代表的燃油车,自然就有唱衰的理由。只不过,二季度…

    2024-10-10
    28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51 + =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