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踩雷余热未散,多重压力下清水源难逃亏损危机

2025年开年,清水源(300437.SZ)又因为收购公司财务造假案陷入立案调查。1月20日,清水源发布公告,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同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2016年至2018年年报也存在会计差错。2月13日,公司回应称,已收到监管决定书,正在配合整改。

《眼镜财经》注意到,以上两起案件都与清水源此前的收购案相关。2015年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清水源,主要业务包括水处理剂及衍生品。上市后不久,2016年该公司披露拟通过重大资产重组的方式,收购钟盛、宋颖标持有的同生环境100%股权。

并购踩雷余热未散,多重压力下清水源难逃亏损危机

本以为公司收购的是个“宝”,但同生环境到手却变成了“雷”,不仅原股东对同生环境虚增估值,其更是在业绩承诺期间进行财务造假。现如今,清水源不仅要通过诉讼等手段追索损失,还得面临对过往财报的调改,可能导致公司过往的财务数据进一步恶化。

可以说,清水源的一次“看走眼”,影响公司的余波仍在持续。

并购牵扯出刑事案件

此次清水源发布的两则公告,对涉案细节均未做过多介绍。不过回溯过往公司披露的大量讯息,可知两起案件都与此前清水源对同生环境的收购案高度相关。

《眼镜财经》了解到,2016年,清水源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收购了同属水处理行业的同生环境100%股权,收购前,钟盛、宋颖标为同生环境大股东,分别持股50%。

并购踩雷余热未散,多重压力下清水源难逃亏损危机

当时,收购总价为4.95亿元,其中1.73亿元以现金支付,剩余3.22亿元以每股23.02元的价格向宋颖标、钟盛发行1400万股股票的方式支付。

根据当时签署协议,钟盛、宋颖标同时对同生环境2016年—2018年间业绩做出承诺,三年需完成总计1.58亿元的净利润,如业绩未完成,二人须对净利润差额进行补偿。

看似双赢的收购,却在此后引发了一连串问题。

2019年7月,清水源审计发现,同生环境原管理层存在非法侵占公司利益行为,遂报案。后经法院多轮审理,2024年7月此案迎来终审判决,原股东宋颖标、钟盛被判处有期徒刑。

然而此案暴露的问题远不止于此。在事件暴露后,公司还发现,清水源在2016年收购同生环境时,对方提供了虚假材料,导致同生环境股权评估价值虚增。原股东宋颖标、钟盛还虚增了同生环境被收购后2016年-2018年间的经营业绩,导致对赌指标完成。

后经查实,宋颖标、钟盛虚增同生环境股权估值高达2.99亿元。而同生环境2016年-2018年间实际净利润合计为1.24亿元,也未达到1.58亿元的业绩承诺。

去年8月,清水源公告称公司对宋颖标、钟盛提起民事诉讼,追讨其不当得利,今年1月27日公告显示,法院已将钟盛、宋颖标名下4640186股公司股票划转至公司回购专户,至此业绩承诺补偿股份已完成过户;同时法院已执行钟盛、宋颖标现金股利共118.6万元。目前案件执行尚有1737317.18元现金股利尚未执行到位。

2月13日,公司公告称已将上述回购股份注销,公司总股本由2.57亿股变更为2.52亿股。

公司利润表现逐渐恶化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偶然涉及官司中,也并非什么新鲜事。但对于前几年营收规模还较小的清水源来说,对同生环境提振业绩还是寄予了一定的希望。毕竟,在2016年,清水源的净利润只有4000多万元。

而回看收购公司之后的这几年,清水源的业绩其实也有大幅度的增长。2022年,公司的营收曾一度达到18.05亿元,但其净利润却和营收呈现了相反的趋势,同年,公司亏损4394万元。2023年,清水源的业绩情况跟2022年类似,当年营收11.31亿元,亏损5572.6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清水源2024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4年归属净利润亏损7000万元至9500万元,而这是公司连续第三年亏损。

《眼镜财经》注意到,主营业务毛利率下滑是导致清水源盈利能力下降主要原因。2019年至2024年上半年,其水处理剂及衍生产品业务毛利率从28.61%一路降至5.29%。整体毛利率则由32.16%降至9.66%。据了解,清水源所需要的水处理药剂主要原料(如黄磷、液氯)市场价格在2018年-2021年涨幅超50%,这直接导致公司毛利率压缩。

并购踩雷余热未散,多重压力下清水源难逃亏损危机

近几年,清水源的应收账款规模也逐年增长。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应收账款分别为3.090亿元、3.132亿元、3.389亿元。同期公司现金流量净额则持续缩减,分别为1.777亿元、6762万元、4551万元。

在此背景下,清水源的资金链明显承压。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持有货币资金3.807亿元,而长短期有息负债合计5.03亿元。货币资金规模不足以覆盖债务规模。

《眼镜财经》发现,随着主营业务毛利率大幅下滑,业绩持续亏损,清水源近几年的产能扩建计划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调整收缩。

2022年4月清水源发布公告,为进一步完善公司上下游产业链布局,全资子公司“清源水处理”拟投资建设年产6万吨纤维素醚项目,项目投资估算金额4.8亿元(不包含项目土地出让金),项目建设周期2年。

时隔半年后清水源再发公告称,基于对产业政策及市场环境变化的综合考虑,结合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及项目实施具体情况综合评估,公司拟决定终止该项目投资建设。

随着纤维素醚项目的终止,外界将关注目光转向清水源的另一重要项目——五氯化磷项目。该项目计划最早在2022年1月公告,拟由公司全资子公司“清源水处理”投资建设,规划年产10万吨,投资估算金额为3.08亿元,项目建设周期2年。

然而2023年8月清水源公告称,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水处理药剂市场环境影响,为有效降低项目投资风险,将投资规模由年产10万吨暂时调整为年产2万吨。

2024年12月,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提问五氯化磷项目建设进度,清水源方面回复称,该项目已按照项目整体规划向主管部门报批报建,目前由于项目所处化工园区整体规划调整,相关工作仍在和主管部门沟通推进中。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远视互动

(0)
远视财商远视财商
上一篇 2025-03-31 下午3:26
下一篇 2025-04-06 上午10:04

相关推荐

  • 5天5涨停的神开股份,“妖股”成色如何?

    A股最近热闹非凡,前有刚上市股价就暴涨超过2倍的弘景光电,后有新股N江南开盘大涨超520%,联系到深海科技股的神开股份上演一字涨停,5天5涨停股价累计涨幅超过61.14%,股价从5元多直接飙升到9.33元,如此反常的一幕,也让“深海科技第一股”戴上当之无愧的“妖股”光环。 与其他公司和个股不同的是,如今的股市股价大涨,基本都要背靠“风口”,比如AI、人工智能、DeepSeek、人形机器人这样的大潮,才会有集体拉升、个别强势的涨幅,而神开股份的主要业务都集中在钻井场测控设备、石油钻探井控设备、采油井口设备和石油产品规格分析仪器等四大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妥妥的深海作业,看似和这些新风潮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突然股价涨停,而且还是5连涨,这背后蕴藏怎样的“玄机”?实在让人不解。 不管是短期内暴涨处于政策利好、概念炒作、资金推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还是因为涉足氢能源、低空经济及商用航天领域,多重热门概念叠加的互联网产业集群建设提速,反映出较高的市场预期,都需要审视这“妖股”背后的逻辑。 深海科技是不是新的风口? 熟知企业管理、深谙资本运作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做生意得看政策!但凡好的风口、最佳的机会,都会在政策和大环境下有准确的反映。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低空经济并列,这就预示着,资源需求方面的深海矿产开发激增,许多科研项目突破,将推动深海生命科学进入国际前沿;一旦深海市场规模达到十万亿级别,覆盖探测设备、智能机器人、深海数据中心等高附加值的企业,都可能成为直接或间接受益者,迎来新的风口。 除了经济新增长极具潜力,包括国际环境的因素也不能忽视。鉴于国际环境复杂,形势微妙,地缘竞争升级,海洋权益争夺加剧,深海技术也可能成为国与国之间博弈的“隐形战场”,凭借深海油气勘探设备技术优势的神开股份,作为深海科技产业链上一家重要的供应商,可能被游资选中,市值从20…

    2025-04-06
    6
  • 砸49亿“捆绑”华为、豪赌百万级豪车背后,江淮汽车难撕“低端”标签,高端化转型步履维艰

    挣扎在盈亏平衡线上的江淮汽车(600418.SH),2024年创下近年来最大归母净利润亏损。最新财报显挣扎在盈亏平衡线上的江淮汽车(600418.SH),2024年创下近年来最大归母净利润亏损。最新财报显示,公司在2024年营业收入为421.2亿元,同比下降6.3%;归母净利润亏损17.8亿元,同比下降1277.6%; 扣非归母净利润自去年同期亏损17.2亿元变为亏损27.4亿元,亏损额进一步扩大。往期财务数据显示,江淮汽车自2017年以来,扣非后净利润也已经连续亏损8年。 《眼睛财经》注意到,公司正试图以一场豪赌扭转颓势。近日,上交所披露江淮汽车49亿元定增申请已获受理,募集资金将全部投入高端智能电动平台研发。这是继与华为联合推出百万级豪华车型尊界S800后,江淮汽车欲在新能源赛道与华为进一步的深度“捆绑”。 然而,产品定位低端、竞争力不足,品牌溢价能力弱,是江淮汽车乘用车长期留给外界的刻板印象。由于高端智能电车市场容量有限,并且江淮汽车没有“高端因子”,即便有华为赋能加持,其高端产品能否得到消费者认可并买单,让这场押注的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短期看,华为光环与政策红利推高市场情绪;长期看,唯有扎实的销量增长与盈利改善,才能支撑股价远离“概念炒作”的标签。 筹资近50亿砸向新能源 从产业结构来看,国际能源署(IEA)的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占新车销量的比例已超过15%。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全球增长最快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两大区域:中国与新兴市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步提升,特别是乘用车的渗透率已在近期突破50%,并保持持续增长势头。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国家也将电动化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行业发展趋势下,各大车企都想在新能源领域分得一杯羹。作为老牌车企的江淮汽车,同样不例外。 众所周知,汽车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的制造行业,汽车更新换代、生产线建设…

    2025-03-31
    30
  • 从”男人衣柜”到千亿生态:海澜之家如何用数字化破局服装寒冬?

    2025 年 3 月 28 日,海澜之家股价报收 8.06 元,成交额 2.05 亿元,换手率 0.53%,总市值 387.10 亿元。海澜之家从年初的6.5元至今,涨幅达到23%,最高涨幅达到37%报价8.96元。尽管股价出现短期波动,但从长期来看,海澜之家作为国内男装龙头,依然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潜力。 股价波动背后的市场情绪与资金流向 近期,海澜之家股价的波动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3 月 28 日,主力资金净流出 2405.99 万元,占总成交额 11.71%,而散户资金则呈现净流入态势,净流入 3256.34 万元,占总成交额 15.85%。这种资金流向的分化,反映出机构投资者与散户投资者对海澜之家后市判断的明显分歧。 然而,从舆情分析来看,13 家机构预测目标均价 9.32 元,高于当前价 15.63%,这表明部分机构投资者对海澜之家的未来发展仍持乐观态度。尽管市场情绪目前极度悲观,但机构的预测或许暗示着海澜之家在当前价位已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 品牌拓展与多元化布局的积极信号 海澜之家近年来在品牌拓展和多元化布局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2025 年 3 月 14 日,海澜之家盘中异动拉升,一度大涨逾 6% 触及 8.94 元 / 股,消息面上,合肥百大集团与京东奥莱达成战略合作,安徽省首家京东奥莱旗舰店正式进驻百大心悦城,而京东奥莱是由海澜之家与京东携手打造。 这一合作被视为海澜之家在渠道拓展方面的重要举措。目前,海澜之家京东奥莱单店模型进展顺利,有望继续跑通和复制。线下方面,2025 年以来,公司旗下京东奥莱门店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陆续开业,截至目前门店数达 11 家。线上方面,京东奥莱官方旗舰店共上线 16 个品牌。通过打造奥莱这一新场景,海澜之家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高品质、高性价比的商品选择,还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共同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 此外,海…

    2025-03-31
    34
  • 研发与营销失衡,产品同质化,九阳难以扭转颓势迷局

    因为一款神奇的豆浆机而火爆,巅峰时候的九阳股份连广告也是耳熟能详;甚至因为代言人杨幂那句熟悉的广告词,连不爱喝豆浆的人都想买一个豆浆机回家,可为什么短短几年,九阳就从巅峰滑落,变得无人问津,销量大跌呢? 前不久九阳股份发布了2024年前三季度财报,三季度营收61.82亿元,同比下降8.84%;净利润9167.14万元,同比下降74.87%;其中单季度亏损高达7732.87万,更是刷新了该品牌有史以来的最大下跌幅度。驶入第31年的九阳,无可避免的遇到了和普通人一样的焦虑:中年危机! 至于这个危机来自何方,说起来真的和普通人遭遇的世事无常、大浪淘沙,是一样的道理。正所谓:“天道有轮回,岁月饶过谁?”它能给你头戴光环的辉煌,同样也可以把这种难得的荣光随时收回,只不过,九阳的盛极而衰,更像是市场更替、商海浮沉的轮回。 成也豆浆机,败也豆浆机 可能很多人认识九阳,是近几年的事情。因为就在它刚成立的1994年,那时候的人们别说买台豆浆机回家,恐怕全国每天喝豆浆的人也不多。原因无他,广大70、80后都知道,1994年的中国普通居民,大家的生活条件远没有现在这么好,不少三四线城市的一杯豆浆都是手工现磨的,售价可能2毛钱左右,要把一台豆浆机买回家,这得是“有钱人”才有的优裕生活。 但就是在这时,九阳发明了第一台电机上置式豆浆机,随后开始在市场上开始了一系列的专业运作。到了2002年,名字叫九阳的小家电公司正式在山东成立,并且确立了多元化经营的发展之路;5年后的2007年,九阳大规模引进战略投资,为即将上市做足了准备工作;也就是在2008年,更名九阳股份后顺利在A股完成IPO,进入资本运作时代。 很多人只知道九阳豆浆机是其拳头产品,却不知道在完成A股上市后,九阳还进军净水领域,并且在2012年涉足大厨电领域,开始展示它的多元化扩张之路。包括2018年收购美股上市公司SharkNinjia(简称…

    2025-03-31
    33
  • 王者崛起,东土科技即将成为最具潜力的AI机器人霸主?

    做企业和做人可能都在遵循一个相同的道理:所谓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人才都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最终树立起一座让人仰望的丰碑。 没有哪个人是突然横空出世,马上就化身盖世英雄的;也没有哪个企业出道即巅峰,一战封神,然后就顺利登陆股市,在市场和股市大杀四方,所向披靡。这是那些写小说、造神才惯用的套路,现实中,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要练就七十二变的不败金身,才能在成功的路上斩妖除魔、披荆斩棘。否则,很可能还没扬名立万,就被淹没在瞬息万变的洪流中。 东土科技,无疑就是属于这样一家经历过各种境遇、甚至一直被低估,潜心“修炼”20年,直到最近才开始发力,逐渐崛起,然后被公众所熟知的企业。这家成立已有24年历史的互联网工业企业,做的就是工业互联网全栈解决方案,包括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控制和控制定义城市功能,推动5G和人工智能在工业、城市等领域的深度应用,仅在通信协议、工业APP软件承载平台和控制硬件平台三个层面的技术,就能让许多人叹为观止。 可意外的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技术尖端、并且含量极高的企业,在开始的几年里,大多数时间都是默默耕耘,不为众人所知;甚至到了近几年,业绩和市场都不是那么理想,直到AI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这家含金量十足的企业,才开始显露出它的锋芒,引起了外界的高度关注。 创建24年以来不为人所熟知、上市12年以来,无论是业绩、股价和市场影响,都不是那么引人注目,但就在短短的2024年,东土科技突然崛起,有可能成为最具潜力的AI机器人霸主,这个凭据来自何处?又以何为依托呢? 东土科技,牛在哪里? 作为专注于工业互联网底层技术研发的企业,东土科技在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及新兴市场布局方面上都有着非常大的潜力,无论是技术壁垒和研发实力,还是新兴业务增长,都是工业互联网赛道保持领先、投资者重点关注的对象,可在备受期待的另…

    2025-03-28
    44
  • 明明净利润增长180%,为什么都市丽人会被质疑?

    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每年的财报是最根本的依据;而判断一个企业是否能让员工和股民、投资者满意,就得看每年的分红和效益;至于这个企业在市场什么地位,在股市如何,那得需要从多个方面来综合考量,但业绩绝对是一项重要的依据。 原因很简单,业绩足够好,利润才能上去;有了业绩亮眼的表现,哪怕短时间内可能股价被低估、市值不高,但只要业绩一直好,总有量价齐飞的一天。相反,怕的是股价和市值虚高,或者被人为炒作,业绩又无法与股价、市值匹配,那总有“纸包不住火”的一天,一旦真相被揭露,就可能跌入一个过街老鼠的境地。目前的“内衣第一股”——都市丽人,无疑就面临这样的处境:业绩不够,卖房来凑;主业不行,副业来拼! 尽管在3月11日发布的2024年财报预告中,全年利润同比增长180%,仅从这个数据看,好像有了重新反弹的迹象,但如果深究之下,则会发现身为“内衣第一股”,标准的服装行业,都市丽人利润暴增并不是靠服装主业,而是“另有玄机”。 卖内衣真的那么赚钱,不然哪来的利润增长180%? 根据最新出炉的一份内衣销量数据统计中,排在前四名的分别是Ubras、蕉内、猫人、草本初色,它们的销量也分别是Ubras、蕉内突破80亿元,紧跟其后的在互联网平台上反响强烈,长期占据网购热门。反观在近期公布2024年业绩预告的都市丽人,电商业务约为11亿人民币,包括线下4500家门店净增长2%,归母净利润预计约为1.19亿元,但与业内排名靠前的同行,只能说相差巨大,昔日的“内衣第一股”早已名不副实,空有当年辉煌时的名头,业绩却已经是今非昔比。 如果仅从2023年毛利率为47.5 %、净利率为 1.47%的数据观察,都市丽人并不是真正算赚钱容易的企业,在服装行业同样也很难有处于领先的优势。那么,但在所有人都感到服装行业不景气、库存挤压过高、利润一再降低的大环境之下,都市丽人反而出现净利润增长180%的业绩向好,这…

    2025-03-27
    55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48 − 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