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药业“虚假繁荣”:从财务造假到集采失利,创新药成为遮羞布

2019年,财政部对77家药企“穿透式”查账引起行业巨震后,“灰色地带”仍有企业顶风作案。近日,财政部在官网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财会监督检查公告(第四十七号)》,依法对20户企业、25名企业有关负责人,以及8家会计师事务所、84名注册会计师作出行政处罚。

其中,常山药业(300255.SZ)因虚列开支成为被罚的典型案例,背后则暴露出医药行业在集采冲击下,通过隐秘路径输送利益的逻辑。

常山药业“虚假繁荣”:从财务造假到集采失利,创新药成为遮羞布

《眼镜财经》注意到,受肝素行业下行和集采政策实施影响,常山药业2023年出现巨亏,并且亏损将延续到了2024年。

为摆脱过度依赖肝素业务的被动局面,常山药业押注创新药艾本那肽,该产品被寄予业绩翻盘的厚望。不过,该药尚无法明确上市时间,且所处赛道竞争相当激烈,为常山药业未来发展打上一个问号。

“穿透式”查账剑指虚列开支

在“两票制”后,虚增差旅费、虚列学术会议费等方式,成为药企商业贿赂的常用手段。

2019年,财政部曾对77家药企公开查账,剑指销售环节费用问题。检查结果显示,19家受处罚的药企,违规操作最多的形式就是虚增差旅费、学术活动费、业务推广费、广告宣传费等。

监管风暴后,常山药业仍在顶风作案。最新的通报显示:常山药业2022年以现金方式向并未实际提供旅行服务的某旅行社支付差旅费,导致虚列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合计373.29万元。财政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给予该公司罚款5万元的行政处罚。

常山药业“虚假繁荣”:从财务造假到集采失利,创新药成为遮羞布

《眼镜财经》注意到,今年1月陕西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中提到上述处罚:常山药业所聘任的中喜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针对大额现金支出的控制测试执行不到位。涉及的事由即为常山药业于2024年3月因2022年度通过大额现金支付虚列支出被财政部行政处罚。

在行业人士看来,在“两票制”压缩传统回扣空间后,现金差旅费正成为新型灰色交易载体。

如今,常山药业遭财政部公开点名并作为被罚典型,不仅暴露了其在经营管理中的合规短板,一定程度上也对公司的声誉和利益造成负面影响。

核心业务集采落选拖业绩后腿

近年来,为了斩断医药行业的利益链,国家有关部门曾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药品集采被认为是最大限度的压缩腐败空间。而常山药业违规操作背后,面临着巨大的集采压力。

常山药业从事肝素粗品、肝素原料药和肝素制剂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肝素类产品有:肝素钠粗品、肝素钠原料药、肝素钠注射液、低分子量肝素钙原料药和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依诺肝素钠原料药和依诺肝素钠注射液、那屈肝素钙原料药和那屈肝素钙注射液、达肝素钠原料药和达肝素钠注射液。其中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是常山药业的核心产品,2020-2023年,该板块业务占比高达近六成。

常山药业“虚假繁荣”:从财务造假到集采失利,创新药成为遮羞布

《眼镜财经》注意到,2023年,第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入选的那屈肝素(那曲肝素)注射剂和依诺肝素钠注射剂在各地陆续落实,加上省级带量采购,使得肝素制剂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的占比逐渐增大,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

不过,2023年常山药业主力品种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未纳入全国性集采,仅在部分地区执行了省级集采,导致其业绩“滑铁卢”。

数据显示,2023年常山药业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实现销售收入40256.63万元,较2022年度下降46.51%。

尽管同期常山药业的那屈肝素钙注射液中标第八批全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但由于中标价格降幅较大,公司那屈肝素钙注射液销售收入也同比下滑。

反映到上市公司报表中,常山药业2023年营收规模锐减至14.1亿元,归母净利润更是断崖式巨亏12.4亿元,这也是常山药业上市后首度年报亏损。

与主力产品营收规模大幅下滑相应地,常山药业的毛利率也持续走低,综合毛利率从2019年的73.09%一路下滑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18.06%。

《眼镜财经》注意到,集采失标的负面影响延续至今。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常山药业预计亏损1.2亿元至1.8亿元。

常山药业坦言,由于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影响,国内低分子肝素制剂的市场占有率结构发生变化,公司主力品种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未进入全国带量采购,2024年度, 公司主力品种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销量持续下降。由于其他低分子肝素制剂销量尚未达到较大销售规模,难以填补主力产品销量下滑的“坑”。

押注创新药赛道成效待考

虽然业绩报表“难看”,但不妨碍常山药业在二级市场掀起一轮炒作浪潮。

2023年9月起,常山药业股价震荡上扬。2024年10月22日,常山药业的股价站上25.88元/股的高点,随后有所回落,但仍处于一个高位水平。至2月22日收盘,常山药业股价为20.18元/股,总市值185.5亿元。

《眼镜财经》注意到,常山药业业绩与股价倒挂则因为手握GLP-1产品。2024年4月,常山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常山凯捷健生物药物研发(河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山凯捷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受理通知书》,常山凯捷健提交的艾本那肽注射液药物上市许可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据常山药业介绍,艾本那肽是一种长效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是利用药物亲和力偶合物(DACTM)技术,将艾塞那肽进行化学修饰后,与重组人血白蛋白结合形成的一个全新的稳定化合物,每周注射一次。艾本那肽是常山凯捷健进行研发注册的 1 类创新药,用于治疗 2 型糖尿病。

据悉,GLP-1是一种主要由肠道L细胞产生的激素。GLP-1受体激动素成为近年新型降糖药,可通过激活GLP-1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的速度,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减少进食量,从而达到降低血糖、减肥等效果。

不过,艾本那肽目前申报的适应症为降糖,并未开展减重相关临床试验,且并非国内唯一一款长效降糖制剂的产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能占据多少市场份额仍存在不确定性。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远视互动

(0)
远视财商远视财商
上一篇 2025-03-04 下午1:26
下一篇 2025-03-10 下午4:08

相关推荐

  • 老铺黄金上市首日股价飙升2043%,投资者热情高涨。

    出道即巅峰,上市即暴涨! 用这句话形容当下的老铺黄金,可能再适合不过! 谁能想到一个刚在港股上市的公司,股价第一天就暴涨2043%,公司也因此一战封神,从此一脚迈进大牛股的行列呢? 然而,关于老铺黄金的商业神话,可能还只是刚开始而已。 上市即暴涨,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4月1日,超级大牛股老铺黄金公告称,香港联合交易所已于2025年4月1日就公司实施H股全流通授出上市批准。公司申请将4038.89万股非上市股份转换为4038.89万股H股上市及买卖。 要知道就在正式公布上市成功的前一天,也就是3月31日,老铺黄金发布了2024年的业绩报告,全年实现销售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6%;净利润为14.73亿元,同比增长253.86%;毛利率基本稳定在41.2%。这份财报无疑是对股价开盘的铺垫,而何时宣布上市成功,何时公布财报,老铺黄金真的是不止把买黄金的客户拿捏得死死的,就连即将被疯抢的股票,也是运筹帷幄,轻松拿捏。 无论是在黄金珠宝首饰行业,还是股市,老铺黄金都下了一盘很大的棋局,这盘棋可能已经酝酿多年,也筹划了很久,就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东风,自然就是在黄金价格最高点的时候,杀入股市。在黄金行业大杀四方后,老铺黄金继续在股市以大牛股的身份,掀起资本界的狂风巨浪。 当黄金价格零售在908-953元之间的最高涨幅时,老铺黄金的股价也一路狂飙,收盘大幅涨19%,收报868港元股,相较于去年6月发行价40.50港元股,累计涨幅高达2043%,仅凭这个不可一世的纪录,老铺黄金就足可以在港股封神。 股价暴涨当然是业绩高增长、流动性溢价、黄金牛市及品牌独特性共振的结果,但通过差异化定位和技术壁垒实现超行业增长,百倍估值隐含市场过度乐观预期。就像打赢战争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而老铺黄金这三者全都占了,难怪股价会像疯了一样猛涨。 股价暴涨的另一面:业绩超预期增长 老铺黄金一向有“黄金…

    2025-04-15 公司
    10
  • 股价飙升6倍,千亿潮玩帝国的泡泡玛特都掌握了哪些财富密码?

    过去我们接受的教育是:勤劳致富! 可现在回头突然发现,如果勤劳能致富,那中国7亿多的农民是不是早过上了“财富自由”的生活?相反,那些看似“不学无术”、“不务正业”的直播倒是赚的钱多得数不过来,什么某某主播卖了劳斯莱斯、某某主播偷税漏税几十亿、某某主播直播骂别人“穷”······ 可见,勤劳肯定是不能致富的,但不务正业、玩出花样来,赚大钱才是真的。就像最近又冲上热搜的著名潮玩公司,一度因为质疑被视为“昙花一现”,而在2024年,这家企业以全年营收破百亿、股价飙升超600%、毛利率高达66.8%的惊人数据,再次成为浪口风尖热议的对象。 这年头,你可以笑人家穷,但千万别笑人家赚钱“来路不正”,因为潮玩也是正规行业,不是谁都能玩的转。当你看到这家叫泡泡玛特的公司市值在近一年内暴涨了1800亿港元,你就会发现,在每一个财富惊人的公司背后,都暗藏着一不套为人知的财富密码。 从潮玩品牌到文化符号,通过单一的盲盒转型为覆盖潮玩、生活方式、沉浸体验的综合文化企业,泡泡玛特“IP生态+全球化+技术赋能”的战略三角,才是其惊人财富的法宝。 “潮玩”真的是一门好生意? 如果你是一个70后或者80后,不知道盲盒、不知道潮玩很正常,因为在这代人的童年记忆里,更多的与自然接近、靠自己头脑自制的玩具;而到了如今的00后、10后,你让他们与去自然接近、自己创造,难道你就不怕不安全、出事故吗? 所以,近20年的年轻群体,他们接触的最多的就是手办、毛绒、MEGA等玩具,到了互联网时代,抽盒机和兴趣电商的出现,也让这一代的年轻人直接走进了“元宇宙”空间,深度挖掘IP文化内涵,打造具有情感连接的产品,成了潮玩的代名词。 潮玩不是简单的公仔、布娃娃这些毛绒玩具,而是不断拓展产品品类和消费场景,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产品,它承载着年轻一代对审美、数字化符号的综合需求,也维系着这个时代文化追求的精神寄托。 2024年泡泡…

    2025-04-08
    32
  • 5天5涨停的神开股份,“妖股”成色如何?

    A股最近热闹非凡,前有刚上市股价就暴涨超过2倍的弘景光电,后有新股N江南开盘大涨超520%,联系到深海科技股的神开股份上演一字涨停,5天5涨停股价累计涨幅超过61.14%,股价从5元多直接飙升到9.33元,如此反常的一幕,也让“深海科技第一股”戴上当之无愧的“妖股”光环。 与其他公司和个股不同的是,如今的股市股价大涨,基本都要背靠“风口”,比如AI、人工智能、DeepSeek、人形机器人这样的大潮,才会有集体拉升、个别强势的涨幅,而神开股份的主要业务都集中在钻井场测控设备、石油钻探井控设备、采油井口设备和石油产品规格分析仪器等四大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妥妥的深海作业,看似和这些新风潮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突然股价涨停,而且还是5连涨,这背后蕴藏怎样的“玄机”?实在让人不解。 不管是短期内暴涨处于政策利好、概念炒作、资金推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还是因为涉足氢能源、低空经济及商用航天领域,多重热门概念叠加的互联网产业集群建设提速,反映出较高的市场预期,都需要审视这“妖股”背后的逻辑。 深海科技是不是新的风口? 熟知企业管理、深谙资本运作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做生意得看政策!但凡好的风口、最佳的机会,都会在政策和大环境下有准确的反映。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低空经济并列,这就预示着,资源需求方面的深海矿产开发激增,许多科研项目突破,将推动深海生命科学进入国际前沿;一旦深海市场规模达到十万亿级别,覆盖探测设备、智能机器人、深海数据中心等高附加值的企业,都可能成为直接或间接受益者,迎来新的风口。 除了经济新增长极具潜力,包括国际环境的因素也不能忽视。鉴于国际环境复杂,形势微妙,地缘竞争升级,海洋权益争夺加剧,深海技术也可能成为国与国之间博弈的“隐形战场”,凭借深海油气勘探设备技术优势的神开股份,作为深海科技产业链上一家重要的供应商,可能被游资选中,市值从20…

    2025-04-06
    34
  • 并购踩雷余热未散,多重压力下清水源难逃亏损危机

    2025年开年,清水源(300437.SZ)又因为收购公司财务造假案陷入立案调查。1月20日,清水源发布公告,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同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2016年至2018年年报也存在会计差错。2月13日,公司回应称,已收到监管决定书,正在配合整改。 《眼镜财经》注意到,以上两起案件都与清水源此前的收购案相关。2015年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清水源,主要业务包括水处理剂及衍生品。上市后不久,2016年该公司披露拟通过重大资产重组的方式,收购钟盛、宋颖标持有的同生环境100%股权。 本以为公司收购的是个“宝”,但同生环境到手却变成了“雷”,不仅原股东对同生环境虚增估值,其更是在业绩承诺期间进行财务造假。现如今,清水源不仅要通过诉讼等手段追索损失,还得面临对过往财报的调改,可能导致公司过往的财务数据进一步恶化。 可以说,清水源的一次“看走眼”,影响公司的余波仍在持续。 并购牵扯出刑事案件 此次清水源发布的两则公告,对涉案细节均未做过多介绍。不过回溯过往公司披露的大量讯息,可知两起案件都与此前清水源对同生环境的收购案高度相关。 《眼镜财经》了解到,2016年,清水源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收购了同属水处理行业的同生环境100%股权,收购前,钟盛、宋颖标为同生环境大股东,分别持股50%。 当时,收购总价为4.95亿元,其中1.73亿元以现金支付,剩余3.22亿元以每股23.02元的价格向宋颖标、钟盛发行1400万股股票的方式支付。 根据当时签署协议,钟盛、宋颖标同时对同生环境2016年—2018年间业绩做出承诺,三年需完成总计1.58亿元的净利润,如业绩未完成,二人须对净利润差额进行补偿。 看似双赢的收购,却在此后引发了一连串问题。 2019年7月,清水源审计发现,同生环境原管理层存在非法侵占公司利益行为,遂报案。后经法院多轮审理,2024年7月此案迎来终审判决,…

    2025-04-02
    61
  • 砸49亿“捆绑”华为、豪赌百万级豪车背后,江淮汽车难撕“低端”标签,高端化转型步履维艰

    挣扎在盈亏平衡线上的江淮汽车(600418.SH),2024年创下近年来最大归母净利润亏损。最新财报显挣扎在盈亏平衡线上的江淮汽车(600418.SH),2024年创下近年来最大归母净利润亏损。最新财报显示,公司在2024年营业收入为421.2亿元,同比下降6.3%;归母净利润亏损17.8亿元,同比下降1277.6%; 扣非归母净利润自去年同期亏损17.2亿元变为亏损27.4亿元,亏损额进一步扩大。往期财务数据显示,江淮汽车自2017年以来,扣非后净利润也已经连续亏损8年。 《眼睛财经》注意到,公司正试图以一场豪赌扭转颓势。近日,上交所披露江淮汽车49亿元定增申请已获受理,募集资金将全部投入高端智能电动平台研发。这是继与华为联合推出百万级豪华车型尊界S800后,江淮汽车欲在新能源赛道与华为进一步的深度“捆绑”。 然而,产品定位低端、竞争力不足,品牌溢价能力弱,是江淮汽车乘用车长期留给外界的刻板印象。由于高端智能电车市场容量有限,并且江淮汽车没有“高端因子”,即便有华为赋能加持,其高端产品能否得到消费者认可并买单,让这场押注的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短期看,华为光环与政策红利推高市场情绪;长期看,唯有扎实的销量增长与盈利改善,才能支撑股价远离“概念炒作”的标签。 筹资近50亿砸向新能源 从产业结构来看,国际能源署(IEA)的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占新车销量的比例已超过15%。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全球增长最快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两大区域:中国与新兴市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步提升,特别是乘用车的渗透率已在近期突破50%,并保持持续增长势头。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国家也将电动化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行业发展趋势下,各大车企都想在新能源领域分得一杯羹。作为老牌车企的江淮汽车,同样不例外。 众所周知,汽车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的制造行业,汽车更新换代、生产线建设…

    2025-03-31
    58
  • 从”男人衣柜”到千亿生态:海澜之家如何用数字化破局服装寒冬?

    2025 年 3 月 28 日,海澜之家股价报收 8.06 元,成交额 2.05 亿元,换手率 0.53%,总市值 387.10 亿元。海澜之家从年初的6.5元至今,涨幅达到23%,最高涨幅达到37%报价8.96元。尽管股价出现短期波动,但从长期来看,海澜之家作为国内男装龙头,依然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潜力。 股价波动背后的市场情绪与资金流向 近期,海澜之家股价的波动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3 月 28 日,主力资金净流出 2405.99 万元,占总成交额 11.71%,而散户资金则呈现净流入态势,净流入 3256.34 万元,占总成交额 15.85%。这种资金流向的分化,反映出机构投资者与散户投资者对海澜之家后市判断的明显分歧。 然而,从舆情分析来看,13 家机构预测目标均价 9.32 元,高于当前价 15.63%,这表明部分机构投资者对海澜之家的未来发展仍持乐观态度。尽管市场情绪目前极度悲观,但机构的预测或许暗示着海澜之家在当前价位已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 品牌拓展与多元化布局的积极信号 海澜之家近年来在品牌拓展和多元化布局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2025 年 3 月 14 日,海澜之家盘中异动拉升,一度大涨逾 6% 触及 8.94 元 / 股,消息面上,合肥百大集团与京东奥莱达成战略合作,安徽省首家京东奥莱旗舰店正式进驻百大心悦城,而京东奥莱是由海澜之家与京东携手打造。 这一合作被视为海澜之家在渠道拓展方面的重要举措。目前,海澜之家京东奥莱单店模型进展顺利,有望继续跑通和复制。线下方面,2025 年以来,公司旗下京东奥莱门店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陆续开业,截至目前门店数达 11 家。线上方面,京东奥莱官方旗舰店共上线 16 个品牌。通过打造奥莱这一新场景,海澜之家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高品质、高性价比的商品选择,还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共同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 此外,海…

    2025-03-31
    62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49 − =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