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第三季度营收1796亿元,永远充满争议,但无法否认它的强大

特斯拉第三季度营收1796亿元,永远充满争议,但无法否认它的强大

很多人喜欢把企业理解为具有履行“社会责任”、为国为民谋福利等职能的团体机构,似乎要把一个赚钱机构包装成造福社会、服务大众的载体,这种生意才会深得人心,广受社会好评。但事实上,在老百姓眼里,一个企业的本质就是盈利、赚钱,如果不赚钱,这个企业又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因此,一直以来,谁是最赚钱的企业,就是人们热衷关注的话题。放眼国内,先不说利润惊人的烟草行业、盈利能力令人咂舌的银行,仅以这些年在新能源领域风生水起的各大企业而论,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就是其中的代表。但即便是2023年的比亚迪平均每天的利润接近1亿元、宁德时代达到1.2亿元,在国内企业中已经遥遥领先,只要一对比同是国际新能源巨头的特斯拉,就会发现,不管是比亚迪,还是宁德时代,和特斯拉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特斯拉第三季度营收1796亿元,永远充满争议,但无法否认它的强大

不少人看到这个说法,肯定会立马表示质疑,下意识的列举出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的诸多优势,具备各种潜力和未来可成长的巨大空间。但不要忘了,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对比特斯拉,远的不说,就以2023年的赚钱能力来说,特斯拉平均每天就有2.3亿元的净利润入账,仅凭此一个数据,就足够让人无力反驳,更别说特斯拉其实并不是一家单纯意义的汽车公司,而是一个真正具备未来科技创新的综合性公司。

说特斯拉发射卫星、造手机、炒股,用中国话说,那都是扯太远了,其他姑且不论,单纯看了2024年前三季度的财报,就已经让中国新能源车企集体沉默!

特斯拉第三季度营收1796亿元,永远充满争议,但无法否认它的强大

一夜之间市值暴增一个宁德时代

2011年成立至今,宁德时代也从当初的名不见经传,一举登上新能源行业巅峰,市值突破万亿大关,但截止目前为止,因为行业的周期性反复、起伏,今年只剩下7165亿市值,比最高点整整跌去了6000亿。然而,让人惊诧的是,2022年特斯拉净利润翻了一倍多,直接纯赚855亿元不说,市值也因为亮眼的业绩而一路高涨。

当然,特斯拉表现强劲,不止是因为它的电动汽车销量好,还因为储能业务装机量同比增长64%,创造了131万辆交付纪录的同时,全球范围内建设开放了42000个超级充电桩。到了2024年,就在10月24日发布的财报中,特斯拉第三季度营收1796亿元,同比增长8%;净利润为21.6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汇率154亿元),同比增长17%。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看似没有太大幅度提升的财报,对于中国的新能源车企来说,却是一份重磅新闻。因为在第三季度的财报中,特斯拉一举开创了单车成本历史新低,且创造了三季度碳积分收入第二高的纪录,每辆车成本降低了730美元,毛利率却提升了2.4%-17.1%,从而创造了三季度盈利超预期。以此带来的直接影响,在第二天的股市表现得淋漓尽致,次日开盘后股价上涨21.9%,总市值一夜之间暴涨154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970亿),相当于暴增一个宁德时代。

特斯拉第三季度营收1796亿元,永远充满争议,但无法否认它的强大

永远充满争议,但你无法否认它的强大

就在特斯拉的三季度财报发布后,股价和市值应声高涨,伴随而来的自然是国内各种充满争议的声音。总结起来,无非就是:特斯拉的高光,不过是暂时的,只有中国的新能源,才具备长远发展的潜力;未来的技术优势在中国,中国的新能源,一定会最终领跑世界!

一般发表此等言论的人,基本都不会是中国的新能源专业人士。毕竟,不懂装懂,靠大放厥词博流量的互联网博主,大有人在。中国互联网很喜欢拿特斯拉的CEO马斯克说事,认为他是一个喜欢制造舆论、掀起争议的人,但即便是这样,也没人否认马斯克的“鬼才”,——一个凭借一己之力拉低特斯拉市值的人,也能靠一己之力拉升股价,并且靠炒股赚得比特斯拉CEO职位更高的收入!

特斯拉第三季度营收1796亿元,永远充满争议,但无法否认它的强大

特斯拉的每一次成功,都离不开马斯克的“搞事情”,任何人都无法否认,这是一家充满争议的公司、一个充满争议的人,但也是一个强大到可怕的人、一个强大到可怕的公司。因为马斯克和特斯拉,不会止步不前,也不懂什么叫见好就收。明明已经靠电动车赚得了足够惊人的财富,偏偏他们的目标不是赚钱,而是改变人类!这或许才是特斯拉区别于其他新能源汽车企业最大的地方。

无人驾驶、低空飞行,对于特斯拉来说可能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要搞就会搞得完全没有竞争对手,一骑绝尘!除了在电池技术上领跑国际,电机和电控系统也有丰厚的技术储备,并且有足够的资金持续投入到技术创新,而不是只注重漂亮的车身和酷炫的智能配置,更多的是提升核心技术,凸显深厚的技术底蕴。

特斯拉第三季度营收1796亿元,永远充满争议,但无法否认它的强大

想到这些年特斯拉无法撼动的核心动力,无可挑剔的硬件技术,以及完善的服务和基础设施,每一个充电桩的数量布局和维修网点的覆盖,就会发现它的“霸主”地位不是靠营销得来的销量,而是实打实的核心技术体现,仅这一条,就足够让中国新能源车企都集体沉默!

远视互动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远视互动

(0)
远视财商远视财商
上一篇 2024-11-20 下午12:42
下一篇 2024-11-25 下午1:53

相关推荐

  • 股价飙升6倍,千亿潮玩帝国的泡泡玛特都掌握了哪些财富密码?

    过去我们接受的教育是:勤劳致富! 可现在回头突然发现,如果勤劳能致富,那中国7亿多的农民是不是早过上了“财富自由”的生活?相反,那些看似“不学无术”、“不务正业”的直播倒是赚的钱多得数不过来,什么某某主播卖了劳斯莱斯、某某主播偷税漏税几十亿、某某主播直播骂别人“穷”······ 可见,勤劳肯定是不能致富的,但不务正业、玩出花样来,赚大钱才是真的。就像最近又冲上热搜的著名潮玩公司,一度因为质疑被视为“昙花一现”,而在2024年,这家企业以全年营收破百亿、股价飙升超600%、毛利率高达66.8%的惊人数据,再次成为浪口风尖热议的对象。 这年头,你可以笑人家穷,但千万别笑人家赚钱“来路不正”,因为潮玩也是正规行业,不是谁都能玩的转。当你看到这家叫泡泡玛特的公司市值在近一年内暴涨了1800亿港元,你就会发现,在每一个财富惊人的公司背后,都暗藏着一不套为人知的财富密码。 从潮玩品牌到文化符号,通过单一的盲盒转型为覆盖潮玩、生活方式、沉浸体验的综合文化企业,泡泡玛特“IP生态+全球化+技术赋能”的战略三角,才是其惊人财富的法宝。 “潮玩”真的是一门好生意? 如果你是一个70后或者80后,不知道盲盒、不知道潮玩很正常,因为在这代人的童年记忆里,更多的与自然接近、靠自己头脑自制的玩具;而到了如今的00后、10后,你让他们与去自然接近、自己创造,难道你就不怕不安全、出事故吗? 所以,近20年的年轻群体,他们接触的最多的就是手办、毛绒、MEGA等玩具,到了互联网时代,抽盒机和兴趣电商的出现,也让这一代的年轻人直接走进了“元宇宙”空间,深度挖掘IP文化内涵,打造具有情感连接的产品,成了潮玩的代名词。 潮玩不是简单的公仔、布娃娃这些毛绒玩具,而是不断拓展产品品类和消费场景,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产品,它承载着年轻一代对审美、数字化符号的综合需求,也维系着这个时代文化追求的精神寄托。 2024年泡泡…

    2025-04-08
    14
  • 5天5涨停的神开股份,“妖股”成色如何?

    A股最近热闹非凡,前有刚上市股价就暴涨超过2倍的弘景光电,后有新股N江南开盘大涨超520%,联系到深海科技股的神开股份上演一字涨停,5天5涨停股价累计涨幅超过61.14%,股价从5元多直接飙升到9.33元,如此反常的一幕,也让“深海科技第一股”戴上当之无愧的“妖股”光环。 与其他公司和个股不同的是,如今的股市股价大涨,基本都要背靠“风口”,比如AI、人工智能、DeepSeek、人形机器人这样的大潮,才会有集体拉升、个别强势的涨幅,而神开股份的主要业务都集中在钻井场测控设备、石油钻探井控设备、采油井口设备和石油产品规格分析仪器等四大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妥妥的深海作业,看似和这些新风潮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突然股价涨停,而且还是5连涨,这背后蕴藏怎样的“玄机”?实在让人不解。 不管是短期内暴涨处于政策利好、概念炒作、资金推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还是因为涉足氢能源、低空经济及商用航天领域,多重热门概念叠加的互联网产业集群建设提速,反映出较高的市场预期,都需要审视这“妖股”背后的逻辑。 深海科技是不是新的风口? 熟知企业管理、深谙资本运作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做生意得看政策!但凡好的风口、最佳的机会,都会在政策和大环境下有准确的反映。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低空经济并列,这就预示着,资源需求方面的深海矿产开发激增,许多科研项目突破,将推动深海生命科学进入国际前沿;一旦深海市场规模达到十万亿级别,覆盖探测设备、智能机器人、深海数据中心等高附加值的企业,都可能成为直接或间接受益者,迎来新的风口。 除了经济新增长极具潜力,包括国际环境的因素也不能忽视。鉴于国际环境复杂,形势微妙,地缘竞争升级,海洋权益争夺加剧,深海技术也可能成为国与国之间博弈的“隐形战场”,凭借深海油气勘探设备技术优势的神开股份,作为深海科技产业链上一家重要的供应商,可能被游资选中,市值从20…

    2025-04-06
    22
  • 并购踩雷余热未散,多重压力下清水源难逃亏损危机

    2025年开年,清水源(300437.SZ)又因为收购公司财务造假案陷入立案调查。1月20日,清水源发布公告,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同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2016年至2018年年报也存在会计差错。2月13日,公司回应称,已收到监管决定书,正在配合整改。 《眼镜财经》注意到,以上两起案件都与清水源此前的收购案相关。2015年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清水源,主要业务包括水处理剂及衍生品。上市后不久,2016年该公司披露拟通过重大资产重组的方式,收购钟盛、宋颖标持有的同生环境100%股权。 本以为公司收购的是个“宝”,但同生环境到手却变成了“雷”,不仅原股东对同生环境虚增估值,其更是在业绩承诺期间进行财务造假。现如今,清水源不仅要通过诉讼等手段追索损失,还得面临对过往财报的调改,可能导致公司过往的财务数据进一步恶化。 可以说,清水源的一次“看走眼”,影响公司的余波仍在持续。 并购牵扯出刑事案件 此次清水源发布的两则公告,对涉案细节均未做过多介绍。不过回溯过往公司披露的大量讯息,可知两起案件都与此前清水源对同生环境的收购案高度相关。 《眼镜财经》了解到,2016年,清水源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收购了同属水处理行业的同生环境100%股权,收购前,钟盛、宋颖标为同生环境大股东,分别持股50%。 当时,收购总价为4.95亿元,其中1.73亿元以现金支付,剩余3.22亿元以每股23.02元的价格向宋颖标、钟盛发行1400万股股票的方式支付。 根据当时签署协议,钟盛、宋颖标同时对同生环境2016年—2018年间业绩做出承诺,三年需完成总计1.58亿元的净利润,如业绩未完成,二人须对净利润差额进行补偿。 看似双赢的收购,却在此后引发了一连串问题。 2019年7月,清水源审计发现,同生环境原管理层存在非法侵占公司利益行为,遂报案。后经法院多轮审理,2024年7月此案迎来终审判决,…

    2025-04-02
    37
  • 砸49亿“捆绑”华为、豪赌百万级豪车背后,江淮汽车难撕“低端”标签,高端化转型步履维艰

    挣扎在盈亏平衡线上的江淮汽车(600418.SH),2024年创下近年来最大归母净利润亏损。最新财报显挣扎在盈亏平衡线上的江淮汽车(600418.SH),2024年创下近年来最大归母净利润亏损。最新财报显示,公司在2024年营业收入为421.2亿元,同比下降6.3%;归母净利润亏损17.8亿元,同比下降1277.6%; 扣非归母净利润自去年同期亏损17.2亿元变为亏损27.4亿元,亏损额进一步扩大。往期财务数据显示,江淮汽车自2017年以来,扣非后净利润也已经连续亏损8年。 《眼睛财经》注意到,公司正试图以一场豪赌扭转颓势。近日,上交所披露江淮汽车49亿元定增申请已获受理,募集资金将全部投入高端智能电动平台研发。这是继与华为联合推出百万级豪华车型尊界S800后,江淮汽车欲在新能源赛道与华为进一步的深度“捆绑”。 然而,产品定位低端、竞争力不足,品牌溢价能力弱,是江淮汽车乘用车长期留给外界的刻板印象。由于高端智能电车市场容量有限,并且江淮汽车没有“高端因子”,即便有华为赋能加持,其高端产品能否得到消费者认可并买单,让这场押注的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短期看,华为光环与政策红利推高市场情绪;长期看,唯有扎实的销量增长与盈利改善,才能支撑股价远离“概念炒作”的标签。 筹资近50亿砸向新能源 从产业结构来看,国际能源署(IEA)的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占新车销量的比例已超过15%。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全球增长最快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两大区域:中国与新兴市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步提升,特别是乘用车的渗透率已在近期突破50%,并保持持续增长势头。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国家也将电动化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行业发展趋势下,各大车企都想在新能源领域分得一杯羹。作为老牌车企的江淮汽车,同样不例外。 众所周知,汽车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的制造行业,汽车更新换代、生产线建设…

    2025-03-31
    40
  • 从”男人衣柜”到千亿生态:海澜之家如何用数字化破局服装寒冬?

    2025 年 3 月 28 日,海澜之家股价报收 8.06 元,成交额 2.05 亿元,换手率 0.53%,总市值 387.10 亿元。海澜之家从年初的6.5元至今,涨幅达到23%,最高涨幅达到37%报价8.96元。尽管股价出现短期波动,但从长期来看,海澜之家作为国内男装龙头,依然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潜力。 股价波动背后的市场情绪与资金流向 近期,海澜之家股价的波动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3 月 28 日,主力资金净流出 2405.99 万元,占总成交额 11.71%,而散户资金则呈现净流入态势,净流入 3256.34 万元,占总成交额 15.85%。这种资金流向的分化,反映出机构投资者与散户投资者对海澜之家后市判断的明显分歧。 然而,从舆情分析来看,13 家机构预测目标均价 9.32 元,高于当前价 15.63%,这表明部分机构投资者对海澜之家的未来发展仍持乐观态度。尽管市场情绪目前极度悲观,但机构的预测或许暗示着海澜之家在当前价位已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 品牌拓展与多元化布局的积极信号 海澜之家近年来在品牌拓展和多元化布局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2025 年 3 月 14 日,海澜之家盘中异动拉升,一度大涨逾 6% 触及 8.94 元 / 股,消息面上,合肥百大集团与京东奥莱达成战略合作,安徽省首家京东奥莱旗舰店正式进驻百大心悦城,而京东奥莱是由海澜之家与京东携手打造。 这一合作被视为海澜之家在渠道拓展方面的重要举措。目前,海澜之家京东奥莱单店模型进展顺利,有望继续跑通和复制。线下方面,2025 年以来,公司旗下京东奥莱门店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陆续开业,截至目前门店数达 11 家。线上方面,京东奥莱官方旗舰店共上线 16 个品牌。通过打造奥莱这一新场景,海澜之家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高品质、高性价比的商品选择,还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共同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 此外,海…

    2025-03-31
    42
  • 研发与营销失衡,产品同质化,九阳难以扭转颓势迷局

    因为一款神奇的豆浆机而火爆,巅峰时候的九阳股份连广告也是耳熟能详;甚至因为代言人杨幂那句熟悉的广告词,连不爱喝豆浆的人都想买一个豆浆机回家,可为什么短短几年,九阳就从巅峰滑落,变得无人问津,销量大跌呢? 前不久九阳股份发布了2024年前三季度财报,三季度营收61.82亿元,同比下降8.84%;净利润9167.14万元,同比下降74.87%;其中单季度亏损高达7732.87万,更是刷新了该品牌有史以来的最大下跌幅度。驶入第31年的九阳,无可避免的遇到了和普通人一样的焦虑:中年危机! 至于这个危机来自何方,说起来真的和普通人遭遇的世事无常、大浪淘沙,是一样的道理。正所谓:“天道有轮回,岁月饶过谁?”它能给你头戴光环的辉煌,同样也可以把这种难得的荣光随时收回,只不过,九阳的盛极而衰,更像是市场更替、商海浮沉的轮回。 成也豆浆机,败也豆浆机 可能很多人认识九阳,是近几年的事情。因为就在它刚成立的1994年,那时候的人们别说买台豆浆机回家,恐怕全国每天喝豆浆的人也不多。原因无他,广大70、80后都知道,1994年的中国普通居民,大家的生活条件远没有现在这么好,不少三四线城市的一杯豆浆都是手工现磨的,售价可能2毛钱左右,要把一台豆浆机买回家,这得是“有钱人”才有的优裕生活。 但就是在这时,九阳发明了第一台电机上置式豆浆机,随后开始在市场上开始了一系列的专业运作。到了2002年,名字叫九阳的小家电公司正式在山东成立,并且确立了多元化经营的发展之路;5年后的2007年,九阳大规模引进战略投资,为即将上市做足了准备工作;也就是在2008年,更名九阳股份后顺利在A股完成IPO,进入资本运作时代。 很多人只知道九阳豆浆机是其拳头产品,却不知道在完成A股上市后,九阳还进军净水领域,并且在2012年涉足大厨电领域,开始展示它的多元化扩张之路。包括2018年收购美股上市公司SharkNinjia(简称…

    2025-03-31
    42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97 − = 88